针倒像是多余。
&esp;&esp;后来他还是小心取了两滴试了,确实没什么问题,可沈厌卿这幅浑身是刺的不配合态度总让人心里头硌得慌。
&esp;&esp;陛下喝了水,一句话也不多说,调车马来直奔回京的路,其他人只有跟着的份儿。
&esp;&esp;那些暗卫兄弟比他有素质,更不和他来往,他也没法子知道宁蕖和杨小侯爷那两间有没有出什么事儿。
&esp;&esp;他上任晚,一天也没赶上沈厌卿在京城的日子,实在是弄不明白,陛下折腾这么大一圈,到底是为的什么呢?
&esp;&esp;第5章
&esp;&esp;一路无惊无险,傍晚时到了京城。
&esp;&esp;城墙上烧着如火的残阳,大路上烟尘几净,与几日来抄近路走的小道相比大有不同,跑马时舒服的多。
&esp;&esp;城门没关。
&esp;&esp;宁蕖一算时间,总觉得过了点了。
&esp;&esp;他向城门守卫打听,对面一副欲言又止的表情,没给钦差的牌子面子,只示意他们快走。
&esp;&esp;宁蕖待要再施展一下套话的能力,肩上却被人拍了拍,转头就看见杨驻景脸上笑得不怀好意。
&esp;&esp;其背后的沈厌卿顶着帷帽朝他摇摇头,轻纱下的表情看不清楚。
&esp;&esp;宁蕖:“?”
&esp;&esp;他没看懂,但听话地跟着走了。
&esp;&esp;在宫里当差十几年,他最清楚的就是,弄不清情况的时候先听别人的,至少出了事埋怨不到自己。
&esp;&esp;——更何况沈大人和杨小侯爷也不会坑他。
&esp;&esp;主路上人不多,城里的人都以为城门早关了,不往这边走,城外也少有人再进来。
&esp;&esp;沈厌卿在离京城一二十里的地方就戴上了帷帽遮脸,陡然显得有点难以亲近。
&esp;&esp;“若是遇到故人,被认出来恐怕会有些麻烦。”
&esp;&esp;他说这话时虽然脸是遮着的,但宁蕖总觉得他眼神在垂纱后面乱飘。
&esp;&esp;不过,沈大人的事情轮不到他管,他有钦差的任务在,带人蒙面进城不成问题。
&esp;&esp;再者,陛下的意思也是要保密。京城人多眼杂,要不出差错,只能一再小心。
&esp;&esp;宁蕖有心请教城门的事,但正事要紧,遂抱着满心疑问直奔目标。
&esp;&esp;京城的大道上不可纵马,三人压着速度磨到宫门口。他下了马上前,不待开口守卫已认出了他,齐齐让开:
&esp;&esp;“宁公公,请。”
&esp;&esp;钦差出宫时只二人,谁也没问多出那人是谁。
&esp;&esp;宁蕖回头,见杨驻景牵着马,借着身形优势把沈厌卿挡得严严实实,沈厌卿则低着头一言不发,只等着跟着他们进去。
&esp;&esp;有人替他们把马牵走,宁蕖在马上颠了一天磨得生疼的大腿根终于得空休息,一时竟有些不会走路,落地头两步歪歪扭扭的。
&esp;&esp;杨驻景扶了他一把。
&esp;&esp;“你这骑御还是要练啊。”
&esp;&esp;宁蕖正心想他一个宫里伺候人的练什么骑射,却见沈厌卿也从另一边托了下他的胳膊。
&esp;&esp;“辛苦宁公公了。”
&esp;&esp;依然是万年不变的微笑。
&esp;&esp;宁蕖有时候想,沈大人是不是年轻的时候天天拿着尺规比着角度对镜练习,才做到每次笑得明明一模一样,却仍让人觉得温和可亲如有春风拂面。
&esp;&esp;一见如故,再见就觉得好像上辈子攀过亲戚。
&esp;&esp;若是有这样的好办法,怎么不见有人教他们这些奴婢?
&esp;&esp;和沈大人一比,赔笑都觉得自己的笑容便宜了半吊钱。
&esp;&esp;他急忙整顿了下脚步,回道:
&esp;&esp;“不敢,不敢,分内之事。”
&esp;&esp;想了想,还是又补了一句:
&esp;&esp;“大人您似乎在此道上颇有造诣,实在让咱家羡慕。”
&esp;&esp;他有意隐去了沈厌卿的姓氏,怕有心人听见。
&esp;&esp;宫里头三步五步便有待命的宫女太监,但凡大点声说话都有让有心人听去了的风险。
&esp;&esp;大约是进了宫门觉得松了口气,杨驻景颇恣意
好版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