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宏亮一溜烟跑了:“我去找他们玩儿!”
江宏明憋着一肚子火,朝进来的人道:“你找你娘他们问问,宏亮这些天在没在山上,他都去干嘛了。”
“他能干啥啊。”
“他们几个都做着伴呢,出不了事。”
江宏明:“做着伴不干正事,叫他们去山上读书,他们不去,现在都来了先生了,不用上山了,还是不去,到时候全村子就他们几个大字不识一个,问我娘,我娘也向着他什么都不跟我说。”
家里米缸子里多出几斤米,藏钱的地方还多了十几文钱,他就怕江宏亮背着他去偷钱。
他娘病着,他们家又没地。
他除了打猎和干点儿苦力什么也不会,倒真想姜竹说的事能成,再辛苦一阵子,以后在村里收收药材,也好有工夫照顾他娘,管管弟弟。
有病
马五和张叔阳是一起来的, 还带着个背着箱子的老头。
姜竹和江宏明一起在村口接他们,后面还跟着几个和江宏明一起打猎的年轻人。
他们对这事儿还有点儿懵。
当然是好事, 江宏明要是能多条路子,多挣点儿钱他们也挺替他高兴的。
就是吧。
偏偏是姜竹介绍的。
就有那么一点点别扭。
有人没来凑热闹,也有人非想看看是怎么回事。
等一身派头一看就有钱的张叔阳和马五到了,他们才终于算是彻底信了这事儿。
姜竹领马五他们去大伯家。
这事儿昨天姜竹也和大伯、里正他们说了,常见的药材村民认识,但认识的种类可比不了人家采药人。
今天人到了姜竹替大伙儿问问, 如果采药人不介意,能不能教村里其他人也认认药材。
马五没意见,采药的老头也没什么意见。
他家在宝峰东边山边,平时往山里走, 也不会来姜家村附近的地界,不存在什么抢药材的事儿。
不过能教的也只有他手头带的药草, 没实物的, 就只能靠口头形容。
好在都是山边住的人, 交流起来问题不大, 差不多知道长什么模样, 大不了挖出来先拿镇上药铺问问, 要确定是药, 回头就照着那种挖就行。
“这就是灵芝啊。”
村里老老少少们踮着脚人挤人, 好奇地看老头从药箱子里掏出来的灵芝看。
姜大望:“我好像见过!”
“在哪儿见的?”
姜大望:“山上好多!”
采药老头:“你见过那是蘑菇!”
众人哈哈大笑。
老头叫他过来, 叫他拿着灵芝仔细看了看, “一样吗?”
姜大望摇摇头, “不一样,这看上去更像木头。”
也有村里人怀疑自己从前采到过灵芝,当蘑菇给卖了。
虽然不能确定, 但越想越怀疑,悔得肠子都要青了。
到了石斛,就不太好认了。
石斛不开花的时候,许多采药人也认不准,何况老头手上只有石斛的根。
不过石斛生长环境特殊,他们也没指望村里人能采到,主要是姜竹、江宏明进山收的时候别收错了就行。
马五还给姜竹留了一根儿当样品。
另外茯苓、天麻、黄精、茱萸、菊花、金银花、杜仲马五都要。
其他的他也要,山药他也收,只是最主要想要这些。
还有些需要处理过才能运上船的药,需要姜竹先送到县里那家药铺去,由那边先替马五处理了。
一些只需要晒的,他们自己晒过就行。
村里像姜大山一样的会简单处理药草的老头有好几个,要是少,姜大山就替姜竹收拾,要是多,再叫上他们帮帮忙。
山下一派和谐,山上的沈青越就没那么热情了。
他甚至都没下山去接一下张叔阳,就坐在家里画自己的画。
张叔阳骑着马上来,沈青越正坐在院子里画竹子。
张叔阳拴好马凑过来看。
沈青越:“怎么样?”
张叔阳:“说实话?”
沈青越:“说实话。”
张叔阳:“能看,不过不如《长腿鸟》,你还是画故事吧。”
沈青越乐了。
他写意确实还不太行。
张叔阳都好奇这画法是不是沈青越到了大虞才学的,评价道:“倒是有点儿我们海康画派的意思。”
沈青越:“怎么,你们海康还出画家。”
张叔阳叹气,从前朝就流行了好吗?
沈青越:“有画谱吗?下次给我带点儿。”
张叔阳:“行。”
他掏出文书,递给沈青越。
沈青越大致扫了一眼,和他和池远舟签的那份差不多。
但张叔阳明显吸取了先前的经验,在里面特别
好版主